智能停车行业资讯
联系方式
- 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龙珠三路桃园名车广场A3栋4楼
- 电话:0755-83709783/83709623
- 传真:0755-83709761
- 手机:136 3162 2208
- 邮箱:szsfm1888@163.com
【广东省佛山市】《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》昨起公示
由佛山市市发改、规划、交通和交警等部门联合组织编制《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,与9月13日~27日公示,以征求市民意见反馈。公示的方式为网上公示和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展板展示,市民可通过电话或由市国土规划局、发展改革局、交通运输局、公安局交警支队、各区规划和交通部门网站的公众意见留言栏反馈意见。
《白皮书》中关于停车行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八章“以平衡供需为重点,加快构建有序静态交通体系”,具体包括:
目标:
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,合理调控停车设施需求分布,改善静态交通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,以停车秩序的改善促进交通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优化。
策略:
在小汽车快速增长阶段,差别化采取各种策略调控停车供需结构。着力通过停车政策强化需求管理,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;以优化配建标准为主要抓手,加快提高车位车辆比;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,促进停车设施可持续发展;加强停车执法管理,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,逐步实现停车供需平衡。
行动:
1、优化停车设施管理体制、
成立佛山市级、区级停车管理办公室,采取市级实施业务统筹领导,区级实施建设和管理的模式,指导与审批各类停车设施的运营与组织管理。
2、明确停车设施管理制度。
制定佛山市停车管理办法,规范停车设施规划、建设和运行管理,明确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激励机制和政策,鼓励社会、单位及个人投资建设停车设施,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。
3、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。
及时修订并严格执行佛山市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相关标准,明确差别化停车供应,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,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,路内停车设施为补充的停车供应结构,逐步实现停车供需平衡。
4、以多种举措优先解决基本车位短缺问题。
提高住宅区停车配建标准,确保住宅区车位得到充分使用;旧居住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,可统筹利用小区的空余场地及相关空间,通过内部改造挖潜,改建扩建停车位以弥补原有车位的不足;老城用地紧张的旧居住区,结合交通流量的昼夜差别,利用附近支路开辟少量的夜间路内临时车位;鼓励各类公共建筑与周边居住区共享配建停车设施。研究购车者自备车位的管理政策。
5、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应。
政府引导,带动各种社会力量,按计划落实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进程,鼓励民间资金投资、鼓励业主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,先期通过政府引导和示范工程,力推公共停车设施加快建设,并逐步推进停车市场化、产业化良性发展;充分利用地下空间、采用立体车库、综合开发等形式,近期重点面向医院学校、商业商贸、交通枢纽地区和“三旧改造”等地区建设公共停车设施;鼓励设置路外临时停车位缓解供需矛盾;加快换乘停车设施建设,在城市外围地区结合轨道等大容量公交设施站点同步建设停车换乘(P+R)设施;合理划设路内停车位,控制路内车位的总体规模。
6、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。
深化停车收费政策研究,实施差别化的停车票制票价。以差别化停车收费合理调节地区停车供求关系,按照分区、分类、分时的差别化原则合理制定路内、路外各类停车设施服务价格,提高城市老城区、中心城区的停车费率,按照城内高于城外、路内高于路外、白天高于夜间等原则,优化调整停车收费标准,推广停车计时收费制度,引导小汽车的理性使用。
7、提高各类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。
优化各类停车设施的交通组织,改善停车设施出入交通;限制公共建筑自用车位的比例和数量,提高开放共享车位的比例,新建公共建筑95%以上的停车位必须向社会开放;推进停车设施经营的市场化,引进和培育优秀的停车运营管理企业,鼓励片区停车设施采取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,加快停车设施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,采用示范街、示范区的模式,逐步完善和推广多级智能停车诱导系统;提高路内停车设施的周转率和使用率,严禁路内停车位白天长期专用和租用。
8、加强停车设施的管理。
动态跟踪管理路内停车位。根据道路运行组织条件,对各级道路上设置的路内停车位进行评估并滚动优化调整,实施长效化管理;减少干道和老城区路内停车对道路空间的占用,交通拥挤路段高峰期禁止路内停车。加强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监管。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,必须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、同步施工、同步投入使用,根据相关规定,严格处罚各类建筑物配建车位少建迟建、建而不用、挪作它用等违规行为。加大道路违法停车管理力度。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,采用示范街、示范区的模式,对重点街区实行昼夜定岗、定责管理并逐步推广,强化对违法停车的常态化管理,充分利用电子警察等科技手段强化违法停车监控和非现场处罚,逐步实现停车管理时间、空间全覆盖。
延伸阅读:
城市道路智能停车收费方案>>>
发布日期:2012-09-14